武器数据档案馆

【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8月26日訊】「屋漏偏逢連夜雨」,近期中國短視頻及直播應用(APP)「快手」的麻煩事一件接一件。繼侵權被判賠償原告近9千萬元(人民幣,下同)後,快手前高管侵吞1.4億元巨款的貪腐內幕日前也被媒體踢爆,洗白轉移上億「贓款」的方式全盤曝光。

據《南京晨報》8月25日報導,中國流行的短視頻平台快手未經許可傳播《德雲斗笑社》第一、二季及《長相思》(第一季)侵權糾紛兩案,近日分別由廣東省高級法院和重慶市高級法院作出終審判決。

兩家法院均認定快手存在大量侵權行為,分別判令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6000萬元和 2910萬元,並立即採取過濾、攔截等措施阻止侵權視頻傳播。

此前,愛奇藝也曾起訴該短視頻平台侵權《狂飆》,此案由江蘇省高級法院終審判決,支持原告全額達3000萬元的訴訟請求。

侵權案剛剛落槌定案,公衆號「財經故事薈」25日即發文稱,經過其多番調查證實,今年7月底媒體未點名透露的短視頻平台高管侵吞1.4億元巨額資金事件中,貪腐主角就是快手的前電商服務商運營中心總經理馮典。

財經故事薈在這篇長文中披露,馮典曾在滴滴、寶潔等大型企業任職,進入快手後,主要負責服務商的入駐審批、獎勵政策的制定、執行及監督等工作。

彼時,快手經常出台各類鼓勵服務商入駐和運營商開展活動的補貼政策,主管這方面工作的馮典就利用職務之便,與私交深的外部供應商勾結,設計了一個侵吞公司補貼的系統。

首先,馮典在補貼政策制定環節故意「預留」漏洞;然後,馮會將內部運營數據洩漏給相熟的供應商;外部供應商則根據這些數據「按需定製」,提交符合補貼條件的虛假申請材料,將本應屬於其他商家的流量補貼挪移到自己名下。這個以馮典為核心的小團伙,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侵吞的補貼資金高達1.4億元。

那麽,馮典團伙是如何完成快速洗白並轉移這些巨額贓款的呢?

據長文披露,為了安全「分贓」,馮典團夥註冊了多家「空殼公司」,專門用於接收快手的獎勵金。與此同時,馮典指使供應商利用境外8個不同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,將騙取的資金分批兌換成比特幣等虛擬貨幣。為防止被追蹤,他們還通過多種技術手段來混淆加密貨幣交易路徑。然後,部分被「洗白」的涉案資金又通過加密渠道兌換回人民幣,最終匯入由馮典及供應商實控的隱祕帳戶。

不過,再隱蔽的翻案手段與轉移渠道,仍然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。馮典團夥侵吞獎金東窗事發後,其藏匿的90餘枚比特幣被沒收。馮典等7人因犯職務侵占罪,今年7月被北京海淀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6個月至有期徒刑3年不等。

這一事件只是中國大型企業高管貪腐中的冰山一角。僅今年以來,中國大陸先後已有多個科技公司巨貪事件被曝光,其中包括:外賣平台「餓了麼」前CEO韓鎏等人,7月24日被曝利用職權收受供應商賄賂,兩年內貪腐金額高達4000萬元;DeepSeek母公司幻方量化原市場總監李橙,近日被曝與招商證券深南東路營業部原總經理孟鵬飛勾結,6年間通過交易返傭獲利達1.18億元。

據公開的資訊,最近5年,北京海淀區檢察院辦理的商業腐敗犯罪案件中,互聯網或者其它高新科創行業領域的案件共計有943件,占比高達75.26%,涉案人員共計1490人。在互聯網行業中,運營崗位是腐敗重災區。

財經故事薈的長文在末尾總結道:「馮典案猶如稜鏡,折射出互聯網行業在高速擴張期中難以迴避的隱痛——超級平台掌握海量資源的分配權限,而內部監督機制未能同步完善時,貪腐就悄然滋生」。

(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/責任編輯:林清)

本文網址: https://www.ntdtv.com/b5/2025/08/26/a1040145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