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员 邱延波
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有言:“一日不读书,尘生其中;两日不读书,言语乏味;三日不读书,面目可憎。”
今天是世界读书日,你有多久没翻开一本书?不是浏览网页,不是刷屏碎片,而是沉入字里行间的宁静?
根据2023年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: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.75本。有人说,阅读已成昨日黄花,数字洪流中,书本是无用的摆设。错!阅读未死,它是叛逆的灯火,照亮被喧嚣吞噬的心灵。
当今社会,电子书虽普及,浅尝辄止者众,深读细品者稀。短视频如潮水,15秒的快感碾压500页的沉思。抖音、微博,热点转瞬即逝。人们追逐即时满足,视阅读为“慢得不合时宜”的奢侈。
但这只是假象。阅读并未消亡,它只是被误读,被遗忘。人们以为,阅读是学者的专利,是无用的消遣。实际上,阅读是思想的刀锋,割开偏见与麻木。2022年,全球一项调查显示,深度阅读者更具批判思维,更能抵御虚假信息。书籍,是灵魂的盔甲。阅读,是对平庸生活的反叛。
展开全文
数字时代,阅读是逆流而上的勇气。它不迎合你的懒惰,不讨好你的浮躁。短视频给你快感,书籍给你震撼。快感如泡沫,稍纵即逝。震撼却能重塑灵魂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,手捧《圣经》,听见内心的回响。曼德拉在囚室中,借《莎士比亚全集》对抗绝望。这些,不是传奇,而是阅读的日常奇迹。
有人质疑:流量汹涌之下,阅读何用?如今,实用主义当道,读《诗经》不如学编程。此言大谬。技术赋予技能,书籍赋予智慧。代码可写程序,但只有书能书写人性。程序员若无人文底蕴,写出的代码可能冰冷无魂。阅读与实用,非对立,而是相辅。实用的书籍可以让技能傍身,无用的书籍可以让灵魂慰藉。
更何况,阅读是自由的通行证。在信息操控的时代,算法喂养偏见,短视频制造幻觉。书籍却给你选择。你可以读卡夫卡,体味荒诞。你可以读余华,感悟苦难。每一本书,都是思想的避风港。阅读,让你成为自己,而非数据的奴隶。
书香飘渺通古今,灵魂不朽赖斯文。世界读书日,不是缅怀,而是唤醒。你有多久没读书了?这个问题,刺痛却必要。阅读,是孤独的旅程,却通向辽阔的世界。每一页,都是冒险。每本书,都是新生。别让屏幕奴役你的灵魂,莫让喧嚣湮没你的思想。拿起一本书,叛逆地读下去。你会发现,世界因书而不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