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区研究院

历经波折,迪士尼真人版《花木兰》电影终将于本周在内地上映。影迷们对于花木兰形象的讨论早已如火如荼,而这部新电影将如何向大家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木兰,已成为备受关注与热议的焦点。为什么花木兰的故事会被重复地搬上银屏?这样一个影视形象身上到底承载着什么信息?

腾空而上,身法轻盈。这是花木兰在新电影中的亮相,尽显机敏。影片中,她最开始以一个调皮鬼的形象出现,在追一只向她宣战的鸡。鸡扑棱着要跑,木兰也踉跄地跟着上了房,蹦蹦跳跳,张牙舞爪。这一部史诗风格电影的其他部分就没那么轻松愉悦了,那只鸡是少数能够逃脱木兰手掌的东西,而她也从一个难管的女儿,蜕变成了一个散发着男子汉气概的战士,一个由中国和迪士尼这两大元素共同打造的,为家为国的战士。

花木兰的故事总是能够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:这不是简单地宣扬男女平等,在很多重要的时刻,比如追求进取时、逃亡中、在激烈的战场上,“安能辨我是雄雌”?

这个版本的木兰对于性别的驾驭能否让人满意?这仍然是一个疑问。而这个问题就交给,那些希望角色能够更有代入感、更有对话感的女性们吧,她们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。在她们之中,一些人可以在这部影片中找到那个自己期待的形象;还有一些人会接纳这个故事,并带上它前行:她们会化身故事中的形象,体验故事中的设定。她们会反复观看、重新思考、不断重塑这个故事,直到它能完满地反映她们内心的渴求。